大都市首爾的地下世界,不是只有全球認可最方便的地鐵系統而已。除了龐大的地下購物商街與人行道外,引進了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等元素的地下空間深入地底。未來的種子正在首爾的地底慢慢復甦。
這裡是模擬1970年代巷戰情況而建造的反坦克防衛基地,跟鍾路世運商街同一時期建造,也是韓國第一座住商混合建築(堪稱70年代的Tower Palace);1999年為了開通內部循環路,曾經面臨不得不將上面兩層打掉的悲慘命運。這些用來介紹這棟「裕進商街」的內容如果讓你感覺缺乏質感且難以親近,那麼接下來我們將用「流水般」的方式來為你說明。即使在弘濟川步道完成之後,裕進商街下方的空間仍有一段時間未開放通行,後來雖然在2019年3月開通,但仍然因為陰暗、陰森,所以使用率不高。不過透過首爾市公共藝術計畫,從2020年7月起,將這個空間改造成名叫「弘濟流緣」的藝術空間。過去這個250公尺的空間,原本只有支撐裕進商街於河川之上的100多根柱子,如今成了充滿光線與音樂的展場。弘濟流緣代表「水與人的姻緣流淌,藝術帶來療癒與和諧」之意。走過墊腳石橋,跟著光線繼續前進,就能看見沿著河川放置的裝置藝術、燈光藝術、媒體藝術、聲音藝術等八件作品。以市民朋友的訊息製作的弘濟轉經筒、弘濟小學與仁王小學學生繪製的未來生態系等,始終貫徹與地區居民的交流理念,成為居民的休憩空間。參觀完後回到地面上,看見的是裕進商街A棟一樓成排的水果攤,以及對面的仁王市場等,庶民的日常生活化作全新的光,在我們的眼前展現。
只是從地鐵下車了而已,沒想到看見了一座森林。穿越瀰漫著芬芳森林香的空間,朝向綠意盎然的庭園前進。2019年3月,透過首爾市的公共藝術計畫,6號線的綠莎坪站終於脫胎換骨。橫跨了綠莎坪站的地下五層樓,處處皆放置了公共美術品。日常生活第一線的空間如今兼顧了能接觸藝術的平台功能。綠莎坪站地下一樓是「光的形象」、地下四樓是「森林的聲音」,地下五樓則以「大地的溫度」為主題,展出韓國國內外許多創美術家的作品。不需額外入場費。只要站在地鐵綠莎坪站地下五樓,就能立即開始參觀。搭乘電扶梯上到地下四樓,會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滿是藝術作品的莫斯科地鐵站。掛在天花板上搖晃的裝飾物,是趙素熙(音譯)美術家的作品「綠莎坪這裡......」。是用勾針與鋁線創作出來的作品。地下四樓的亮點,則是金雅妍美術家的「森林藝廊」。車站的角落立著許多木板,走進其中稍事休息,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森林。走出檢票口通往電扶梯的路上,則有「時間庭園」。緊接著終於來到最精彩的區域,讓我們欣賞「光之舞」。從圓頂撒落的光線,瀰漫在整座地鐵站。隨著天氣、時間、季節,讓綠莎坪站變換成不同的美麗面貌。
2019年6月1日「西小門外十字路口殉教遺址」建造了一座歷史文化公園。位於首爾站與忠正路之間的西小門,是個極具歷史意義的地點。朝鮮時代,西小門外的十字路口曾經是國家的刑場。自1801年辛酉迫害起,一直到1866年的丙寅迫害,許多對天主教的迫害均在此發生,也有無數的信徒在此殉教。這裡可說是韓國最大的天主教聖地,也是殉教遺址。「西小門聖地歷史博物館」透過視覺呈現該地區的特色,不僅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該區的歷史,同時也跳脫了宗教的框架,讓其化身成為人人都能休息的藝術空間。博物館占地多達2萬4,000平方公尺,多以紅磚鋪設,散發著高雅的氣息。博物館是一棟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物,其中包括常設展覽室、企劃展覽室、天空廣場、天空步道、慰藉廳等空間。博物館入口擺放的是李慶秀美術家的作品「光之廣場」,眼睛所及之處皆是藝術作品,可以說是一個美的體驗空間。位於地下三樓的慰藉廳宛如一個正方形的巨大方塊,展出天主教遭迫害的歷史與蘊含自然景色之畫面,同時搭配莫札特的「安魂曲」。一旁的天空廣場則擺放了鄭賢美術家的作品「站著的人們」。其中的44件作品,則是對在此地遭到斬首的44名殉教者的獻詞。
近現代史的歷史空間,經歷82年的漫長歲月,終於再次回歸市民的懷抱。首爾城市建築展示館的所在地,曾是過去日本殖民時期總督府郵電局大樓所在之處。首爾城市建築展示館就位在首爾廣場的正對面,從一樓連接到地下三樓,是韓國第一座城市建築展示館。館內展出城市、建築、空間等領域的創意想法,帶遊客窺見首爾的城市發展與未來。參觀展覽時,推薦從地下三樓慢慢地往一樓移動參觀。目前位於地下三樓的放空廳正舉辦以「行動的城市」為主題的展覽。分為「移動的、融合的、再生的、參與的、累積的」等多個類別。遊客可在此參觀世界各地鮮活的城市,也能看見與首爾擁有相同城市建築問題的主要城市。第3藝廊則展出首爾市公共建築競賽系統「PROJECT SEOUL」的11件獲選作品。地下二樓展出紀錄首爾市公共建築的「首爾在改變我們的社區、我們的村莊」。前進地下一樓,從一旁的樓梯走向屋頂,便能看見韓國國寶第31號瞻星臺。這個名為「重生-Rebirth」的作品,是用從廢車場蒐集來的車頭燈打造出一座瞻星臺。
在地鐵站裡栽種新鮮蔬菜。雖然聽起來是天方夜譚,但卻活生生在眼前上演。2019年,韓國第一座「Metro Farm地鐵農場」進駐地鐵7號線上道站。地鐵農場是指設置在地鐵站內的智慧型農場,所謂的智慧型農場是不經人之手,以全自動系統與機器人栽種作物的農場。利用高科技資訊通訊技術,調整植物成長所需的光線、溫度、濕度、大氣濃度等條件。故即使是在密閉的空間,只要有自動化系統,就能在不靠陽光、雨水的情況下讓植物成長。由於是在封閉的室內栽種,不會暴露在有懸浮微粒問題的空氣中,因此能夠吃得更安心,最重要的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能隨時栽種,這就是最大的優點。也因為是在殺菌狀態下栽種,所以不會有病蟲害的問題,也不需要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地鐵農場收穫的蔬菜,則加工成為沙拉或果汁販售。每一位民眾都能利用無人自動販賣機購買,甚至能夠買到部分新鮮蔬菜。目前地鐵農場以上道站為始,在踏十里、乙支路3街、忠正路、天旺站等車站內營運中,也推出專為兒童打造的體驗活動。體驗活動可上農藝學院網站申請預約,將依智慧型農場理論教育、遊覽、收穫作物、沙拉料理體驗等順序進行。
愛茉莉太平洋的新辦公大樓,由國際知名建築師大衛‧基帕菲特設計。2萬多個垂直的遮陽板,垂掛在嚴謹的白色正六面體外,形成獨特的外觀。這種獨具特色的外觀,靈感來自於朝鮮時代的傳統滿月形白瓷壺。在吵雜且建築密集的龍山,這是唯一一個有如白瓷壺般純粹、靜謐的空間。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APMA)主要展出愛茉莉太平洋創始人徐成煥前會長所蒐集的美術品,1970年以「太平洋博物館」之名正式啟用。後來在2009年更名為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並遷移至2018年完工的新辦公大樓地下。美術館入口位於一樓,「ARTRIUM」有博物館商店、展示空間「APMA 展櫃」。地下一樓展覽室則展出現代美術、韓國美術、古代美術等不同的企劃展。目前正在舉辦「APMA, CHAPTER TWO」展覽。這次的展覽主要展出愛茉莉太平洋蒐集的繪畫、陶瓷、金屬、木工藝品等不同類型的蒐藏品。於現場購票時若超過「單一時段限制人數20人」,則需要等待約30分鐘才能入場,建議先預約後再行前往。遊客可於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APMA)網站預約參觀。
1978年被指定為都再開發區的公平洞一帶,一直到2010年才全面竣工。2015年在城市環境整備計畫推動過程中,於公平洞發現自朝鮮時代漢陽至近代京城的古代文化遺產。「公平都市遺跡展示館」便是為了保存當時挖掘出的建築物、道路、巷弄等古代遺跡所建造的展示館。挖掘出的古蹟中,狀態最為良好的16至17世紀古蹟已轉移至展示館室內並進行修復。公平都市遺跡展示館與其他歷史博物館最大的差異,就是盡可能地保存埋藏文化遺產的地點原貌,並將其融入展覽當中。保留了房屋遺址、巷弄等「位置」方面的資訊,致力於重現遺跡在古代的原始面貌。現在的公平洞在朝鮮時代的漢陽隸屬中部堅平坊,堅平坊相當於朝鮮時代最繁榮的區域。也就是官府、店鋪等主要設施的聚集處,有許多不同階層的人生活在此。最適合參觀公平都市遺跡展示館的方法,就是親自到遺址走一趟,運用自己的想像力描繪那個時代的景象。
在汝矣島轉乘中心前,有一個神秘空間。打開斑馬線旁的玻璃門,就能看見一道通往地下的階梯,那正是通往SeMA碉堡的入口。這座「碉堡」空間推測是1970年代軍人執政時期,為讓總統在非常時期躲避所造,2005年為建設汝矣島轉乘中心進行現場調查時被發現。自2016年開始整修,直到2017年10月由首爾市立美術館接手經營,以「SeMA碉堡」為名開幕。碉堡大致可分為歷史藝廊與展覽室兩個空間。歷史藝廊能看到過去碉堡VIP室裡的沙發、洗手間等,同時也以照片的形式展出汝矣島過往的風貌,展覽室則時常推出攝影、影像、裝置藝術等各式現代藝術展覽。目前正在進行的展覽為「永恆旅程(The Journey of Eternity)」,預計展至9月13日。
位在梨花女子大學校園內的複合式校園空間ECC(Ewha Campus Complex),是韓國規模最大的地下校園。由設計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的知名建築師多明尼克‧裴洛(Dominique Perrault)設計而成,將原有的運動場位置挖開,在兩旁設計了深達地下六層的建築物,宛如一座「峽谷」。ECC雖是地下空間,但卻完全不像身處地下。因為建築物兩側大片的玻璃落地窗,讓光線能夠充分地進入室內。整體採用白色的牆面,也使內部空間看起來更加寬敞、舒適。ECC於2008年完工,並榮獲首爾市建築大獎,獲獎的原因並不只是單純因為建築本身的美。同時也是因為建築物具備運用地熱與地下水的冷暖氣系統,並且將建築物的頂樓打造成庭園等,在「生態學」上獲得好評。ECC內部不僅有圖書館,更有電影院、健身房、餐廳、銀行等許多便利設施。
說到這裡,你絕對不能聯想到漆黑、陰暗的地下道。通往地鐵1號線鐘閣站的步道,如今變得清新且綠意盎然。位於鍾路塔地下2樓鍾路書店前的「太陽庭園」,運用技術將地面上的陽光濃縮聚集引導進入地下,打造出這座市中心的地下庭園。考慮到陽光的強弱會隨著天氣變化,便運用結合人工照明的複合式照明,也使得這座庭園無論晴雨都能維持明亮。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在2020年初完成的「庭園」,栽種了包含柚子樹、金橘樹、檸檬樹等果樹在內共37種不同的植物。除了是休息空間之外,也兼具藝文功能。綠地旁的樓梯經過翻修,成了能舉辦小型講座與表演的空間,同時營運有可提供年輕創業者機會的青年複合文化市集「鍾路青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