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首爾有著適宜的氣溫與陽光。慢步在人行道上,風不燥熱,陽光柔和,正適合單獨一人踏上旅程,並且不趕路、不設限,而且也無既定行程。我從景福宮東側出發,慢步在四座展館之間——步行、轉車、沉思、佇足,一天就這樣被歷史與藝術溫柔地填滿。
■ 景福宮的早晨,走進位於旁側的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早晨從景福宮側門出發,第一站到達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館(MMCA Seoul)。灰白色建築寧靜地座落在舊城牆外,一側是北村的韓屋風景,而另一側則是開放的草坪和透明玻璃的建築——此處即是現代與傳統交匯的臨界點。
館內的常設展覽《韓國現代美術精髓》,呈現了戰後至今,韓國藝術發展的脈絡。不同於教科書式的年代編排,展覽以主題串聯作品,從抽象到具象,從個體經驗到社會議題,每一件作品猶如一個時期的片段,記錄著藝術家們對現實的感知與回應。我慢慢參觀著,而且不急著看懂每件作品,只是停下來欣賞,讓它們在自己的腦海留下印象。
走進另一側展廳中,來到了澳洲雕塑家Ron Mueck的個展。那些巨大又安靜的人體雕塑,真實得令人幾乎不敢靠近。一個靠牆站立的年輕女性;一位臥躺在白色床鋪上思索的婦人;一位幾乎全身赤裸,獨自坐在船裏的男人——他們太安靜了,以至於整個空間猶如時間暫停般,靜止住了。而我站在作品前,竟也不自覺放慢了呼吸節奏,彷佛自己也成了他們其中的一員。
走出展館時,陽光正好,光線自透明天窗灑下,並且在地面鋪展開來。我坐在中庭的椅子上,看著人們進進出出,偶爾有微風拂面,並且伴隨草木的香氣,帶來一點城市的溫柔。此站為自己一整天的探館旅程,鋪陳出恰到好處的起點。
首爾特別市鍾路區昭格洞165
週一、週二、週四、週五、週日:10:00至18:00 / 週三、週六 10:00 至 21:00
距離3號線安國站1號出口約759m(步行約14分鐘)
■ 首爾工藝博物館,傳統的溫度藏在每個細節中
向著三清洞一路向南,不遠處便是首爾工藝博物館。這是一座建在王朝舊址上的博物館,保留了原有的宮殿結構,又注入了現代建築的審美:磚牆、木格窗、開放式庭院,自然與空間呼應得恰到好處。
館內展品以韓紙、漆器、木器、編織等傳統工藝為主,數量不多,但細節層面精緻豐富,而且可以靠近欣賞很多作品,線頭、接縫、敲痕都清晰可見。我恰巧碰上了一個主題為《光》的特別展,展出了不少相關的工藝品。一件鼓形裝置,像是懸浮的燈,又像是一面未被敲響的鼓,而且圖案細密,底座還是盤繞的線圈,像雲也像石頭。整件作品發著柔和的光,安靜又有質感,因此讓我停下參觀的腳步,佇足許久。
雖然整個展廳不大,走完大概只需一小時,但卻使人易於放慢腳步,甚至佇足停留。沒有所謂前往「熱門打卡景點」的既定行程,反而讓人更有充裕的時間,專注地仔細欣賞,而且非常適合一個人慢走參觀。
首爾特別市鍾路區安國洞175-112
週二、週三、週四、週六、週日: 10:00至18:00 / 週五: 10:00 至 21:00 / 每週一休館
距離3號線安國站1號出口約137m(步行約3分鐘)
■ 三星美術館 Leeum,先鋒藝術與建築美學的結合
下午轉向漢南洞,爬坡時看到三星美術館 Leeum 的標誌性圓柱建築在樹木間若隱若現,猶如正在經過一個神秘的入口。展館由三位世界知名建築師設計,而且三棟建築的風格迥然不同:馬里奧·博塔的紅磚幾何體建築,沉穩踏實;讓·努維爾的黑色玻璃建築,嚴謹俐落;雷姆·庫哈斯的螺旋樓梯,更猶如空間的實驗裝置。M1 館展出的是傳統收藏品,包括青瓷、佛像、金屬工藝等珍貴物件,色調沉靜,展陳方式簡約純粹,適合慢慢欣賞。M2 館則是近代及當代作品,節奏活潑,色彩鮮明。
我剛好趕上一場特別展——法國藝術家皮耶・玉格(Pierre Huyghe)的《閾限》。展廳些微昏暗,並且以半開放的空間,將植物、影像、聲音、AI 裝置混合在一起,呈現出混沌,且帶有不確定的氣氛。而且當你在看展覽的同時,感覺似乎也被某種系統悄悄地監看著。此展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但我覺得很適合獨自一人參觀。
最喜歡的還是那扇著名的彩色天窗。陽光透過彩色玻璃投射在樓梯和牆面上,而且顏色會隨著角度和時間移動。很多人在此處拍照,但我只是佇足欣賞,仔細看著那些顏色緩慢變換。那時腦海中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只是感覺此種光落在室內的方式很寧靜,同時也很舒適。
首爾特別市龍山區漢南洞742-1
週二至週日:10:00至18:00 / 每週一休館 / 1月1日、農曆新年及中秋節當日休館
距離6號線漢江鎮站1號出口約400m(步行約7分鐘)
■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穿越千年的韓國史詩
最後一站是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同時也是這趟探館旅程,都市慢步的終點。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安靜地坐落在漢江邊,並且也是韓國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博物館。本館井然有序地依序展出從史前到近代的珍藏文物。置身於此,感覺歷史彷彿與空間融合,並且蘊藏在一件件文物的縫隙之間。
在展廳裏,我再次見到了那尊韓國國寶級的金銅彌勒半跏思惟像,依舊莊嚴靜謐地坐著,低頭沉思,好像是在聆聽,又好像是在等待。儘管人們來來往往,始終穩如泰山的金銅彌勒半跏思惟像 ,像是因為關注這座城市,而留在原地。
黃昏時分走出展館,天色開始轉成柔美的紅橙色。草地上映著一片橙色的光,遠處的南山塔浮現在夕陽裏,猶如在給這一天畫上一個寧靜安詳的完美句點。
首爾特別市龍山區龍山洞六路168-6
週一、週二、週四、週五、週日:10:00至18:00 / 週三、週六: 10:00 至 21:00 / 2025年休館日:4月7日(週一)、11月3日(週一)
距離4號線、京義中央線二村站2號出口約309m(步行約7分鐘)
這一整天,我沒有前往熱門的打卡景點,而且也沒有奔波趕路,只是獨自一人慢慢走在展館之間慢慢欣賞。首爾是座節奏飛快的城市,但走進這些展館,則能夠與歷史及藝術深入交流,同時讓時常感到時間緊迫的身心靈,獲得紓緩。
# 首爾探館 #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 三星美術館Leeum # 首爾工藝博物館 # 首爾展覽 #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