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什麼都來一點也不錯,但也有只想吃單一種料理的時候,那時就去「美食街」走一遭吧!美食店聚集一處,都有其原因。可能是一家餐廳成功後,附近的其他餐廳紛紛也變更主打料理,或是分散的老店聚集於一處,又或是原本沒有特色的傳統市場因一種美食而被重新定位,吸引了前所未有的遊客。
歷史就是這麼開始的。三四十年來一直堅守著同一秘方的美味達人們依舊在巷弄裡接待著客人。始終如一的味道固然重要,但他們之所以能走過漫漫歲月,其祕訣在於厚道的人情味。除了美味的主打料理,他們還會熱情地為饕客提供免費加料或招待,這就是大型連鎖餐廳無法提供的「人情味」。春暖花開的時節已近,藉機徹底解放一下您的胃口吧!在首爾的各個角落都可發現「美食街」的蹤跡。
「孔德即豬腳」 這一公式可追溯自30多年前。當時在市場一隅販售血腸湯和豬腳的一家小餐廳開始火紅起來,附近的店家也順勢賣起了血腸和豬腳,逐漸形成了今日的孔德豬腳街。從孔德站5號出口出來後,與對面現代化高樓截然不同的傳統市場便會映入眼簾。從原味豬腳到藥膳豬腳、宮廷豬腳、五香豬腳等,掛著各種招牌的豬腳店從市場入口開始鱗次櫛比。
雖然1967年開業的孔德市場曾是首爾五大著名市場之一,經歷過風光的全盛時期,但仍敵不過傳統市場地位日漸下降的趨勢,2007年更因為火災而遭逢危機。但是,隨著電視媒體爭相報導,豬腳街再次受到注目,附近的上班族和年輕遊客也紛紛慕名而來。平民氛圍、歷史悠久的豬腳,再加上血腸和血腸湯吃到飽的服務,老顧客因此而絡繹不絕。
孔德市場一旁還有煎餅市場。煎餅市場採自助式服務,有肉餅、鮮魚煎餅、煎小肉餅、韭菜煎餅等各式煎餅任君選擇,想吃什麼通通夾進籃子裡即可。所選的煎餅將會重新煎得熱騰騰的,並搭配定食為您送上。
叫它冷麵「街」或許有點太誇張。位於中部乾魚貨市場正對面的咸興冷麵街,其實就只有「興南家」和「五壯洞咸興冷麵」兩家而已。但它們固守了最元祖的口味,從這點看來,我們可以說五壯洞是咸興冷麵的紮根之處。6·25戰爭後,背井離鄉到韓國避難的難民們在五壯洞附近安頓下來,他們在這裡做起家鄉的咸興冷麵,此乃咸興冷麵街的起源。
在五壯洞咸興冷麵街最先開業的冷麵店是「五壯洞興南家」。1953年生於咸鏡道興南的已故盧容源(音譯)奶奶開的店原叫做「興南屋」,但隨著常客們開始稱其為「興南冷麵」,店名也順勢改為「五壯洞興南家」。緊接著由已故韓惠善奶奶張羅了「五壯洞咸興冷麵」,而五壯洞咸興冷麵的廚師長後來自立門戶,於1980年開張了「新昌麵屋」。新昌麵屋雖於2017年歇業,但五壯洞興南家和五壯洞咸興冷麵卻從兒子到孫子,已經傳承了三代,今日依舊生意興隆。五壯洞冷麵街的主打料理是拌冷麵,尤以「生魚片冷麵」最為出名。地瓜粉製成的麵條配上酸溜溜的涼拌斑鰩、蘿蔔絲及黃瓜的冷麵味道並不刺激,男女老少皆可享用。用牛骨和牛肉熬製的湯頭也別有一番風味。
進入血腸城後,類似室內傳統市場的風景就會映入眼簾。店家間沒有墻壁的開放式廚房和用餐區,其分界就是「叔叔家」、「全羅道麗水」等掛在天花板上的店名。這些店家大部分都有30年以上的歷史。1960年代後期在新林洞一帶營業的傳統市場血腸店和血腸攤販,隨著1992年民俗血腸城建築的出現而匯聚於此。如今,「元祖民俗血腸城」和位於一旁的「良知血腸城」(音譯)兩座建築儼然成了血腸城的兩大巨頭。
新林洞式的炒血腸與一般炒血腸是截然不同的。這裡的代表料理是「白血腸」,雖然同是將血腸、肥腸和蔬菜放入鍋裡炒,但這裡不使用紅紅的辣椒醬,而是利用芝麻粉和香油進行調味。早在1960~1970年代,血腸就作爲新林洞的招牌料理而備受喜愛,這款平民美食的魅力一直延續至今。這裡還有打包服務,可以在家自行調理,更提供有全國宅配服務。
烤魚街、一隻雞街等著名美食街遍布的鐘路一帶,還隱藏著菜包肉街。從鍾路3街站15號出口到鍾路2街方向的後巷,在只有熟人才會前往的狹窄巷弄內,坐落有多家歷經歲月洗禮的菜包肉老店。
即便需忍受漫長的等待,老主顧們還是願意來這裡光顧,其原因就在於新鮮的食材。擁有20~30年歷史的菜包肉店的主打料理就是「菜包牡蠣」。當日熬煮的嫩豬肉配上從統營空運過來的飽滿生牡蠣,再加上酸辣的蘿蔔泡菜。濃厚的人情味也是菜包肉街的一大魅力。點菜包肉的話,每家店都會送上不同的招待料理,如馬鈴薯排骨湯、辣燒雞,香煎凍明太魚片和香煎豆腐等,可讓饕客一飽口福。除了菜包牡蠣,還提供有菜包魷魚、斑鰩三合、馬鈴薯排骨湯、辣燒雞等下酒菜,讓這裡成了附近上班族下班後最愛的秘密基地。
從三角地站1號出口出來,走到友利銀行大樓後面,便可見布滿歲月痕跡的鱈魚湯店正在如火如荼地營業著。1979年,鱈魚湯店開始在這條街上興起,至今已延續了40年的歷史。從上了年紀的老人到附近的上班族等年輕族群,鱈魚湯街今日的客群非常廣泛,但初創期的鱈魚湯餐廳還是以軍人為主要客群。當時,位於今日戰爭紀念館位置的陸軍本部軍人愛上了鱈魚湯後,開始口耳相傳,三角地鱈魚湯街的名聲因此得以向外傳播。甚至有此一說:「外出後回到部隊,一定要先喝上一碗鱈魚湯」,可見鱈魚湯在那時的軍人之間非常受歡迎。
撇除老顧客幫忙打廣告的效果,鱈魚湯街之所以能夠走過幾十年的歲月,還是因為其始終如一的鱈魚湯口味。用清湯熬煮而成的鱈魚湯和加入辣椒粉熬煮的鱈魚湯,兩種口味都既不刺激也不油膩,極具特色。正因爲對主打料理頗具自信,所以小菜只簡單提供魚鰓醬、醃蘿蔔和泡菜三種。吃完放入滿滿豆芽、水芹和魚卵的鱈魚湯後,可用剩下的配料炒飯畫下完美的句點,這樣的吃法可說是非常獨特。
從往十里站步行約10分鐘,可看到城東區廳。一過馬路,您就會發現整條街香氣四溢。烤肥腸的香味環繞四周,代表您已來到往十里肥腸街。
過去,從首爾城東區黃鶴洞十字路口到前往往十里的馬場路上,有許多家肥腸店。當時的往十里聚集了多家鐵加工廠,肥腸店將附近馬場畜產品市場賣剩的豬或牛的小腸、皺胃、大腸等用炭火燒烤後,販售給生活較貧困的勞工,這就是往十里肥腸街的源始。時至今日,過去的往十里肥腸街由於2008年新都市開發事業而消失,爾後轉移至城東區廳對面一帶繼續營業。因此處距離馬場洞畜產品市場只有1公里左右,材料供給更加順暢,環境也比以前舒適許多。
過去,因用炭火燒烤小腸、皺胃和大腸,導致煙霧瀰漫的問題,今日則一改舊習,在設有足夠換氣扇的獨立調理空間內對肥腸進行初烤後,才端給客人。即使沒有特別的燒烤技術,只要在烤盤前等著就能夠吃到美味的烤肥腸。最受歡迎的料理當屬牛肥腸拼盤和蔬菜炒豬肥腸。牛肥腸拼盤包含馬場洞牛的小腸、胃、心、大腸等,還會贈送牛肝和毛肚。蔬菜炒豬肥腸是為去除豬小腸特有腥味的古早味料理法。將炒得紅通通的肥腸、熟透的高麗菜和粉絲豪氣地鋪在紫蘇葉上,再配上生蒜瓣包著吃,味道真不是蓋的。
小章魚就是要在春季嘗鮮。5、6月是小章魚的產卵期,故3、4月時小章魚的身子裡就會有滿滿的卵。首爾可輕鬆享用小章魚地方,第一首選就是城內洞小章魚美食街。1970年起,這裡的街上陸續出現多家小章魚餐廳,開啟了小章魚美食街的名聲。目前約有12家小章魚餐廳在此營業。街道上不時還可看到大幅的小章魚壁畫,十分有趣。這裡的主打料理大部分是用辣椒醬調味的辣炒小章魚,一同拌炒的食材還有蝦、肥腸等各種食材,但是人氣最旺的還是五花肉。
辣辣的小章魚可以去除五花肉特有的油膩感,小章魚中所含的牛磺酸成分可抑制豬肉的脂肪和膽固醇被人體吸收,故可說它們是天生一對。辣度雖能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整,但對一般大眾來說,基本辣度就稍微有點辣了。覺得有點辣時加點豆芽,即可減低辣味。作為替代方案,醃蘿蔔片和美乃滋也是完美的搭配。最後不可或缺的當屬炒飯。利用香辣的調味料,把剩下的小章魚切碎,和香噴噴的奶油一起拌炒。
吃完小章魚,想散步消化一下嗎?推薦您走一趟充滿純粹感性的姜草漫畫街。自5號線千戶站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城內洞小章魚美食街。此處未設置專用停車場,駕車前往時需利用千戶站公營停車場。
東大門烤魚街位於連接首爾廣藏市場和東大門時裝城的路上。一台車也很難開過去的狹窄巷弄兩側開滿了烤魚店。20多年前,附近還都是縫紉廠的時代,眾多勞工們曾造就了這裡的輝煌歷史。
所有的烤魚皆使用炭火燒烤而成。用瓦斯燒烤的話,魚會吸油,將失去清淡之味。在微微的炭火上將魚翻烤3~5次,直到魚肉熟透爲止。調味不會到太鹹。鹽放過多會蓋掉魚的香味,所以這邊的調味不太鹹。因為巷弄裡的所有餐廳把灶口設置得密密麻麻,一到用餐時間,街上就會瀰漫著烤魚的濃煙。
魚的種類非常多。有青花魚、土魠魚、黃花魚、帶魚、遠東多線魚等。聽說韓國遊客主要選擇青花魚,日本遊客主要選擇土魠魚,中國遊客則主要選擇黃花魚。因為最近有很多中國遊客光顧,很多店家都有會說中文的服務生。這邊的烤魚皆以「套餐」形式提供。魚是現點現烤,故會先上飯菜。在等待期間就吃個不停,可能會面臨只剩魚可吃的窘境,此時調節用餐速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1980年代,帶魚是每天飯桌上常見的魚。當時的南大門市場將便宜的帶魚依商人們的喜好以香辣調味燉煮,隨著其聲名遠播,遂打造了「南大門辣燉帶魚街」。雖然帶魚今日的價格很高,被戲稱爲「金帶魚」,但南大門的辣燉帶魚價格依舊很實惠。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用的食材不好。雖然每家餐廳使用的帶魚產地都不一樣,但普遍使用的是麗水帶魚、濟州帶魚、木浦帶魚等韓國產的帶魚。
走進崇禮門進口商品商城對面的蜿蜒小巷,一幅好似迷宮的景象便會映入眼簾。每個巷口都掛著寫有「辣燉帶魚」的招牌。深吸一口氣,會覺得鼻子癢癢的。因爲刺鼻的辣味,甚至還會打噴嚏。
南大門辣燉帶魚街大部分的餐廳都是少說有20~40年歷史的老店。其實不論去哪一家,味道都大同小異。在布滿歲月痕跡的鍋子裡倒入淘米水,再將蘿蔔鋪在鍋底。在上面放上切塊的帶魚,再加入蒜泥、蔥、辣椒粉等調味料,最後開火將蘿蔔燉至微焦。吃辣燉帶魚時,要先去除兩邊的細刺,並把挑得乾乾淨淨的魚身肉泡入湯汁中食用。差那麼一點就會燒焦的乾蘿蔔則和白飯是絕配。
從首爾回基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蔥煎餅街。本以爲會是條布滿油漬的小巷,但實際卻相當乾淨清爽。2016年,從回基站蔥煎餅街入口到中央線回基站周邊均進行了環境改善工程,因此逛起來比較舒服。
回基站蔥煎餅街上聚集了約10來家蔥煎餅店。對慶熙大學、首爾市立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光雲大學等首爾東北地區的大學生來說,這幾家餐廳早已經是榜上有名的美食名店。因爲在這裡可以經濟實惠的價格吃到厚實豐盛的蔥煎餅。
據說過去這裡還是深受大學生們歡迎的聯誼場所。巷弄中歷史最悠久的蔥煎餅店就是「遊子蔥煎餅」。遊子蔥煎餅在長達4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在此處販售著蔥煎餅。蔥煎餅的厚度超過3公分,不時還能吃到蝦、魷魚、蛤蜊等筋道的海鮮。如果再來上一杯馬格利酒,就再完美也不過了。
近來最深得年輕族群喜愛的蔥煎餅店是「姨母家王蔥餅」。一口咬下,酥脆感在口中綻放,似乎說它是油炸蔥餅更為貼切。搭配加入洋蔥丁的醬油更能增添美味。梅雨季即將到來,那時來這裡再適合不過了。